第三十九章土木之文——喜寧、鄒來學等
關燈
小
中
大
第三十九章 土木之文——喜寧、鄒來學等
喜寧,女真人,明正統年間的太監。朱祁鎮在權奸王振的鼓動下,禦駕親征,在土木堡被瓦剌太師也先所敗,喜寧隨朱祁鎮被俘。被俘後喜寧叛變,投靠也先為其出謀劃策,意圖推翻明朝政府,淪為一個叛徒。
鄒來學,字時敏,麻城人,進士,任戶部主事,奉命往陜西督餉,規劃全面而有條理。升為員外郎。蒙古貴族也先侵犯京都,他以僉都禦史提督軍務,巡視京墟東北各關隘,當時人心慌亂,各地守將唯謀守緘,他自請率軍據守險隘,截敵歸路。後又率所部趨紫荊關道易州,追躡敵後,屢有戰績。景泰年間,擢為都禦史,巡撫南畿,督民墾荒植林,興修水利,留京儲以備賑災,恢覆軍運以省費用,政績頗著。
王瀹,明代官吏,進士,仁宗時任鄭王府左長史。曾擬荀卿《成相篇》,撰十二章進獻鄭王,語懇切,不合鄭王意,改任戶部郎中。英宗即位,任戶部右侍郎,巡撫浙江,有惠政,後掌管戶部事,因老歸,不久死。
陳祚,字永錫,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人,進士,擢河南參議,以言建都北京非便,謫均州太和山佃戶,仁宗立,詔選用,宣德初遷監察禦史,巡按福建,以勸宣宗勤學,下獄五年,父瘐死獄中,英宗立,覆官,累官福建按察僉事,著有《小學辨惑》。
劉玨,字廷美,號完庵,南直隸蘇州府長洲人。宣德中,蘇州知府況鐘舉為吏,不就,得補生員,中舉人,授刑部主事,遷山西按察司僉事,年五十棄官歸。
劉本,字原之,四川省富順縣西部鼓井方人,中進士,授貴州按察使,後晉升為京師都察院右僉都禦史,因疾死於任上。在貴州任中,嫉惡如仇,治獄嚴謹,多有惠政,歿後,被封為“黑煞福神”,貴州明代至民國時期猶祀“黑煞福神”。
鄧棨,字孟擴,江西南城縣人,登進士,授監察禦史,奉敕巡按蘇州、松州府等,任期滿後將離去,當地百姓赴闕乞留,後批準,之後因丁憂離職。楊士奇舉薦鄧棨擔任陜西按察使。明英宗北伐,跟從出征,大軍抵達居庸關,其上疏請求英宗返回北京。在宣府、大同時,再次上章,均不被批準,土木之變時,同行人要求他自行脫難,鄧棨則稱:“鑾輿失所,我尚何歸!主辱臣死,分也。”於是戰死。贈右都禦史,後謚襄敏。
丁鉉,字用濟,今江西省豐城人,中進士,正三品。歷任工、刑、吏三部員外郎,晉升刑部郎中,負責四川茶課,奏請削減茶葉,來等待豐年,後來賑饑江淮地區及山東、河南,百姓都很依賴他,平時看起來恭敬謹慎好像沒有能力,遇事卻都治理得很好。隨明英宗北征,在土木之變中陣亡,追贈刑部尚書,他的兒子丁琥被授官大理評事,後來贈謚號襄湣。
張益,字士謙,號蠢庵,進士,授中書舍人,改大理評事,與修《宣宗實錄》,遷修撰,博學強記,詩文操筆立就,為三楊所重,進侍讀學士,入直文淵閣,死於土木堡之難,謚文僖。文章雅健,工楷書。與夏景同郡,同登第,亦工寫竹,著畫法。
施盤,字宗銘,直隸吳縣人。傳聞本科原取張和,因張有眼疾而改取施盤,授翰林院修撰,時年僅23歲。考取狀元後,仍每日立下程限,在翰林院充分利用藏書,刻苦讀書,大有補益。恭勤職守,求師問學,其詩直逼古人,楊溥深為器重,施盤病重時翰林同僚,為他四處求醫,每日都有人前往探視,去世後眾翰林皆哭吊痛惜。
林碩,字茂弘,閩縣人,進士,授禦史,出按山東、浙江等省,為治嚴肅。朝中凡有疑獄,必請林碩會訊,皇帝對他多有嘉獎,並把他的名字寫在禦屏風上,恩寵有加。宣德時,他在浙江巡察,發現淮河督運侍郎藺芳縱恣無度,上疏彈劾,朝廷明察,即升林碩為按察使。時有守禦在海寧的湯千戶勾結中官裴可烈縱卒販海,魚肉百姓,囂張無比,沒有人敢對他說個“不”字。但林碩執法不二,要對他們繩之以法。可烈大驚,便惡人先告狀,誣奏林碩撕毀詔書,犯有欺君之罪。因此林碩被逮下獄。林碩申辯說:“我過去為禦史,七品官銜,現在為按察使,官銜三品,沐受皇恩,日夜思報,如何敢毀壞詔書?”皇帝親自問他:“你是不是有什麽仇人?”林碩說:“臣在浙江多執法不假,壞人覺得臣對他們多有不便,現在要把臣趕走就是了。”皇帝大悟說:“朕固未之信。”遂令釋放,官覆原職,並切責裴可烈的誣告之罪,自此可烈倒被罷了官職。林碩覆官之後,益發感奮,飭風紀,討賊寇,平冤獄七百餘家,境內大治,百姓稱惠。林碩誤引赦例出人,受僉事耿定彈劾,被執訊究,輸贖還職。在浙江9年任滿,他的部下紛紛上章乞留,但林碩以“繼母老”為由,請終養歸。朝廷封他為廣東省左布政使,未及赴任,在家鄉長安村病逝,葬村後山。
陳叔剛,名棖,字叔剛,號綱齋,以字行,閩縣大義村人,少從著名學者林志學古文,學業大進。參與修《太宗實錄》和《仁宗實錄》,升翰林修撰,後修《宣宗實錄》,任朝廷經筵講官,升侍讀。宣德初拜監察禦史,預修成祖仁宗實錄,以勞遷翰林修撰,未幾,守節歸。正統初服闕,覆起充經筵講官,尋擢侍讀。叔剛性溫厚,居母喪,哀毀廬墓。以文行重一時。突聞父病,請假回鄉,中途受風邪,得狂癥,因父死受刺激,狂病覆發,卒,其詩作典麗,為世人所稱。
鐘覆,字弘彰,號雲川,江西永豐縣人。15歲便領鄉薦,鄉試中舉,探花及第,授翰林院編修,升修撰兼經筵講官。鐘覆學識淵博,文思浩瀚,夙有忠義報國之心。當時大宦官王振擅權,朝中大臣大多敢怒不敢言。
適逢驚雷震動奉天殿鴟吻,皇上以為不吉祥,下詔求朝臣直言議政,鐘覆一向與同館翰林劉球友善。劉球與鐘覆商量好一起,建議皇上“政由己出,權不下移”,“公武舉之法以求良將,定召募之法以來武勇。廣屯田、公鹽法,以厚儲蓄,庶武備無缺而外患有防”。鐘覆回家後,將之事告訴了妻子,妻子堅決不同意。等劉球再次來到鐘覆家,準備邀鐘覆一起上朝奏疏時,鐘覆已不知去向,而鐘覆之妻卻在屏風之後大聲罵道:“要你盡管自己去,為什麽要連累他人!”劉球只得悻悻而歸,一路嘆道:“此種朝中大事,鐘覆他竟然與婦人商量?”遂獨自一人遞上奏章。朝中奸人見其奏章之中有“攬權”之語,便對王振說:“這是指您呵。”王振大怒,借機將劉球逮捕下獄,並授意錦衣衛指揮馬順將劉球殺死獄中。這一天深夜,馬順攜一小校官持刀來到劉球的牢房,劉球剛剛躺下準備休息,見有持刀人進來,驚起,大呼太祖、太宗,可是已經晚矣。
劉球死後,鐘覆的身心受到很大的刺激,想到每日與劉球共事,可關鍵之時,卻不能與劉球共死,鐘覆的心中就十分慚愧,不久也患病死去。鐘覆之妻十分後悔,每次哭夫,必言:“早知如此,何不令與劉公共死也。”當時鐘覆之子鐘同才7歲,從母親處得知父親之事,哭著發誓:“王振這賊,父親沒有完成的事,我當替他完成。”鐘同於景泰年間,也以建言立儲,遭到奸臣陷害,死在獄中,也算是替父親完志,與當年劉球共入其鄉“忠節祠”。
章潤,字時雨,號沛霖、白溪。生於今屏南縣長橋村。中舉人,翌年舉進士。初任刑部主事,後升遷刑部郎中。處事剛果,忠臣多與他為伍,不輕慢貧賤,不阿諛權貴,對訴訟案件均能秉公斷案,時人稱他為“章鐵板”,後人譽他“斷獄數千,無有稱冤者”。為官二十多載,廉潔勤政,兩袖清風,其居屋小而破舊,不蔽風雨,同朝監察禦史王寶重其清節,特造屋供其居住。曾有一監司到地方行使職權,執法偏頗,地方惶惶不安,章潤獲悉,多方予以引諭開導,該監司心悅神服,地方始得平靜。
王升,字日初,號魯庵,明龍溪縣上苑人。祖父王義甫,任龍溪縣尹,父王舉逸,性至孝,郡縣孝廉不就,慷慨好義,急人之急,曾令仆人駕船救溺,全活數十人。幼承家訓,立志力學,鄉試中舉進士,選翰林院庶吉士,奉敕到江西搜求遺書。覆命後,先後任江西安福、湖廣羅田二縣知縣,都有善政,調陜西平涼府推官,歷升大理寺左評事,大理寺左寺正,覆審刑部、都察院、五軍斷事官署所移獄訟案牘,務得其實,多所平反。當時有錦衣衛張千戶系獄,定為死讞,升省其冤,遂予平反。
宣宗以知府多循資格不稱職,其時有重要九郡缺守,命大臣舉京官廉能者充任,遂擢郎中況鍾等9人為知府,這年冬,覆用薜廣等29人任知府。王升受宰相楊士奇薦舉,出任江西撫州知府,為政重在利民,設學校,興禮教,遇到荒年,率先捐俸賑濟,全活數千人,任職9年,秩滿當遷,州民相率到京師,呈請留任,朝廷遂賜王升帛,進階正三品,並準續任。經過兩年,因病辭歸。
施禮,明順天府東安人,字仲節,夏榜進士,官河南布政司參議,以與同僚不合被免,召還,官至南京刑部尚書,卒官。
金問,字公素,別號恥庵,吳縣人,少受《易》於俞貞木,家貧無書,從人借讀,疾讀暗記。永樂初,被薦為司經局正字。時宮僚多得罪,問與黃準、楊溥同坐系,三人省躬念咎之暇,各持一經講論,曰此處憂患之道也。其兄嘗病,熱劇,醫雲必得螺可治,方盛寒,問解衣覓進之,病良已。所為詩必根於理及達於情,有《恥庵集》等。最善書,得晉魏人法,於星歷之學尤精,然未嘗語人。
丁璿,字仲衡,上元人,明朝政治人物、進士。中式甲申科三甲第一百八十一名進士,由禦史督大同府軍儲備。正統年間,麓川叛亂,其受命平定雲南,後召為左副都禦史,有所政聞。
王巹,字克修,眉縣城南人,洪武末貢生,永樂時中舉,永樂末入太學,任蘇州同知,用嚴法,蘇人畏,繼任應天府治中,升山西右參政,轉山東右布政使。上調工部右侍郎,繼為工部尚書,任內時值北京城垣外砌以磚石,內惟土築,遇淫雨轍頹。巹與成國公朱勇、修武伯沈榮等偕議,督理修築,使京城稱固。皇帝下詔曰:“冬主興造繕修之務,掌五材範之法,列於六職之一,百工政令之所出,誠重任也。……巹篤實寬厚、廉勤謹恪……特進階資政大夫,尚書如故,榮典上及二世。……以訓匠建事,周於計劃,程藝較功,費省於國力。”後因大太監王振專權,被罷官歸眉,十五年後卒,葬在縣城南。
賴巽,一名清溪,字宗啟,號遜志,江西廣昌驛前池源村人,明代詩人,官至雲南按察使。持身廉正,察理弊端,秉公執法,頗受朝廷器重,百姓譽之為“鐵面禦史”,後奉旨考察蘇州、松江兩府吏治,嚴懲以馬良為首的貪官豪紳300餘人,兩府大震。仁宗選監察禦史16人,分赴各州府考察吏治,巽巡撫湖廣,對耽酒瀆職的參政田剛、知府趙壘等三百多人逐一黜罷,吏風一新。由福建道監察禦史升雲南按察司副使、按察使,奉旨去吏部候選,未及行,卒於住所,卒時民無老幼聚哭於道。後人為懷其功德,立賴巽家廟以祭之,文學上也有造詣,尤善詩,長於寫景抒情,立意深遠,詩風清麗雋秀,著有《清溪集》8卷,《滇中奏議》6卷,今未見,有詩入《江西詩征》。
計澄,明饒州府浮梁人,字本清,進士。知永康,調商河,擢禦史,以直言忤時,謫廬州推官,景泰間官至廣西按察使。
洪玙,明浙江淳安人,字宗器。永樂進士,正統初任吏部右侍郎,以進退人才為己任,人不敢幹以私。
徐曦,字孟曦,常州府江陰人,永樂中由縣功曹授繕工司都事,歷工部郎中,試兵部右侍郎,奉命簡閱陜西臨洮諸衛軍士,尋以虜酋朶兒只伯寇西陲,佐寧陽侯陳懋鎮甘州。正統初召還,實授右侍郎,覆往鎮涼州、莊浪諸要害地,遷南京戶部左侍郎。會征麓川,曦徃督餉,凱還,以功升兵部尚書。永樂初年,以小吏入仕,授都事,參與營造北京。升工部營繕司主事。宣德年間,升工部郎中,歷兵部武庫司郎中。明英宗即位,升兵部右侍郎,參讚甘肅軍務。授侍郎,駐守莊浪、涼州。歷南京戶部左侍郎。從征麓川,有功晉兵部尚書,以病致仕,是年卒,明英宗輟朝一日。
郭純,初名文通,賜今名,遂以文通為字,號樸庵,浙江永嘉人。以精繪事,擢營繕所丞。山水學盛懋,布置茂密。有言夏珪、馬遠者,輒斥之曰:“是殘山剩水,宋僻安之物也,何取焉”純充內廷供奉,宣宗嘗面促之畫,不即執筆,以死怵之,對曰:“苦書樂畫。寧死不能草草。”宣宗為霽威,卒年七十五。
黃澤,閩縣人,進士,擢河南左參政。南陽多流民,拊循使覆業。擢浙江布政使。覆上言平陽、麗水等七縣銀冶宜罷,並請盡罷諸坑冶,語甚切,帝嘆息曰:“民困若此,朕何由知?遣官驗視,酌議以聞。”澤在官有政績,然多暴怒,鹽運使丁鎡不避道,撻之,為所奏。巡按禦史馬謹亦劾澤九載秩滿,自出行縣,斂白金三千兩償官物,且越境過家,遂逮下獄,黜為民。初,澤奏金華、臺州戶口較洪武時耗減,而歲造弓箭如舊,乞減免。下部議得允,而澤已罷官逾月矣。
郭琎,字時用,初名進,京師保定府新安縣人,出身太學生,為福建布政司左參議、山東布政司左參政,永樂年間升戶部主事,此後晉升為吏部左侍郎。明仁宗即位後,兼詹事府少詹事。明宣宗時期,繼續掌管詹事府,後因吏部尚書蹇義年老,宣宗欲以郭琎代替,遭到明朝首輔楊士奇的阻勸而止,因蹇義去世而繼任。郭琎頗有識才之能,比如舉薦李賢為吏部主事。禦史曹恭以災異請罷大臣不稱職者,當時郭琎與尚書吳中、侍郎李庸等均被劾,郭琎自陳獲宥,後因郭琎子郭亮受賄,被察覺,禦史孫毓等劾,明英宗命其致仕。
徐永達,明河南歸德人,字志道,由太學生授侯官教諭。宣德初遷鴻臚寺卿,累擢湖廣、山西按察使,奉使赴交趾諭黎利,戰禍得免。居官清正,家人紡織以供衣食,卒年六十四。
吳中,字思正,明代永樂、洪熙、宣德、正統四朝工部尚書,曾任刑部尚書和兵部尚書。
錢習禮,名幹,以字行,吉水人,進士。正統中,官至禮部右侍郎,謚文肅,善行草。見《書史會要、列卿記》宣德至正統年間,翰林院大學士、禮部右侍郎錢習禮10次充任鄉試、會試主考官或讀卷官,被稱為極奇之盛事,他主考的會試中,慧眼識得商輅為狀元。
魏源,字文淵,建昌人,進士。因年齡太小,皇帝下旨讓他進士榮歸,讀書候用,後任福建、廣西、貴州監察禦史。出為浙江按察副使,後改任刑部右侍郎,與侍郎許廓、布政使李昌祺發倉廩,免除捕賦雜役,流民漸歸,明英宗即位,進刑部尚書。
羅汝敬,名簡,以字行,江西省吉水縣盤谷鎮人,明初朝廷重臣羅覆仁之孫,中進士,官歷任庶吉士、翰林侍講、監察禦史、工部右侍郎等職。庶吉士,就學文淵閣,誦書不稱旨,即日遣戍江南。數日覆之。自此刻厲為學,累遷侍講。仁宗時,上言時政十五事,忤旨下獄。既與李時勉同改禦史,直聲震一時。宣宗初,上書大學士楊士奇曰:“太祖高皇帝奄有四海,太宗文皇帝再造寰區。然猶翼翼兢兢,無敢豫怠。先皇帝嗣統未及期月,奄棄群臣。揆厥所由,皆憸壬小夫,獻金石之方以致疾也。去冬,簡以愚戇應詔上書,言涉不敬,罪當萬死。先皇帝憐其孤直,寬雷霆之誅,俾居方路,撫躬循省,無可稱塞。伏見今年六月,車駕幸天壽山,躬謁二陵,京師之人瞻望咨嗟,以為聖天子大孝。既而道路喧傳,禮畢即較獵講武,扈從惟也先士幹與其徒數百人。風馳電掣,馳逐先後。某聞此言,心悸膽落。夫蒐苗獼狩,固有國之常經。然以謁陵出,而與降將較獵於山谷間,垂堂之戒,銜橛之虞,不可不深慮也。執事四朝舊臣,二聖元輔,於此不言,則孰得而言之者?惟特加采納,以弘靖獻之思,光弼直之義。”尋擢工部右侍郎,兩使安南。時黎利言其主陳皓已死,而張筵設女樂。汝敬叱之,利懼謝。還督兩浙漕運,理陜西屯田,多所建置。坐受饋,充為事官。英宗立,遇赦,汝敬誤引詔覆職,覆逮系。以在陜措置勞,宥死戍邊。尋覆職,蒞故任。塞上有警,汝敬往督餉。遇敵紅城子,中流矢,墜馬得免。以疾告歸,卒。
章敞,字尚文,號闇然,明代上虞人,父母雙亡,由其祖撫養。進士及第,進庶常館練習辦事,旋擢刑部主事,屢辯冤獄,人服其明。嘗山西盜發,逮數百人。敞察言觀色,查獲真兇,致餘眾免受冤獄。因其辦案有方,升任吏部郎中。為禮部侍郎,奉詔出使安南,設治所於宋平縣。為禮部右侍郎,覆赴安南,以改善、加強明王朝和安南之聯系,敞二次出使安南,不為聲色所動,拒收安南王饋贈金珠等厚禮,廉潔奉公,維護國家尊嚴,出色完成使命。安南王以其金築“還金亭”於通衢,彰顯之。官終左侍郎,二年卒,賜謚湣,曾編修《永樂大典》,著有《質庵文華》。
李儀,涿人。永樂年間擔任戶部主事,明英宗時,因被彈劾處死。李儀,涿人。永樂間以薦舉授戶部主事。宣宗既平高煦,義請去趙王護衛。尚書張本亦言:“往歲孟賢謀逆,趙王未必不知。高煦亦謂與趙合謀。儀言是。”帝不聽。既而言者益眾。帝封其詞,遣使諭王如儀指。王即獻護衛,趙卒無事。儀尋出知九江府,有惠政。
英宗即位之歲,始設諸邊巡撫。僉都禦史丁璿方督大同、宣府軍儲,而儀以右僉都禦史巡撫其地,盛有所建置。明年請以大同東西二路分責於總兵官羅文、方政。從之。時朝議遣方政、楊洪出塞,與甘肅將蔣貴、史昭合擊朵兒只伯。儀言:“四裔為患,自古有之,在備禦有方耳。和寧殘部,窮無所歸,乍臣乍叛,小為邊寇。邊將謹待之,將自遁,何必窮兵。萬一乘虛襲我,少有失,適足為笑,乞敕政等無窮追。”不納。
督糧參政劉璉不職,儀劾之。璉乃誣儀淫亂事。適參將石亨欲奏鎮守中官郭敬罪,先咨儀。儀誤緘咨牒於核餉主事文卷中,戶部以聞,致亨、敬相奏訐。詔儀、璉自陳,而切責敬等。璉止停俸二歲。儀雖引罪,自負其直,詞頗激,遂被劾下吏瘐死。正統二年二月也。儀居官廉謹,邊人素德之。聞其死,建昭德祠以祀。
陳鼎,字重器,新興縣人,中進士,授監察禦史。在任執法無私,彈劾不避權勢。士出巡雲南、江西、四川,鋤剔貪暴,撫慰貧弱,平反冤獄,所至畏服。宣德年間,授任江西建昌知府,察民隱,革宿弊。時護衛官校橫暴如虎,悉捕正法,並把公署內的金璧珍玩,悉封進於朝,其叔父喜嘆日:“吾家本儒業,汝能淡泊,可無愧矣。”後升任右副都禦史,捕蝗於河間諸郡。陳鼎官至刑部右侍郎。卒年48歲。
夏時,字以正,明錢塘人,進士,授戶科給事中。朝廷動議修改鈔法,時上疏認為變革鈔法必然擾亂市場,無益國家財政收入,主張保持原有幣制不變。朝廷未采納,推行幣制變革,結果鈔法大亂,只得中途停止。宣德初,宣宗想起夏時所言頗有遠見,因而十分賞識,就令夏時隨侍皇太子祭祀孝陵,署尚寶司丞兼理吏、禮、兵、刑四科給事中,核後湖黃冊,升江西按察司僉事。正統初上疏請清理冤獄,逮治贓官,遷參議。起擢廣西左布政使,前後上十餘疏,時人壯其敢言,致仕卒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喜寧,女真人,明正統年間的太監。朱祁鎮在權奸王振的鼓動下,禦駕親征,在土木堡被瓦剌太師也先所敗,喜寧隨朱祁鎮被俘。被俘後喜寧叛變,投靠也先為其出謀劃策,意圖推翻明朝政府,淪為一個叛徒。
鄒來學,字時敏,麻城人,進士,任戶部主事,奉命往陜西督餉,規劃全面而有條理。升為員外郎。蒙古貴族也先侵犯京都,他以僉都禦史提督軍務,巡視京墟東北各關隘,當時人心慌亂,各地守將唯謀守緘,他自請率軍據守險隘,截敵歸路。後又率所部趨紫荊關道易州,追躡敵後,屢有戰績。景泰年間,擢為都禦史,巡撫南畿,督民墾荒植林,興修水利,留京儲以備賑災,恢覆軍運以省費用,政績頗著。
王瀹,明代官吏,進士,仁宗時任鄭王府左長史。曾擬荀卿《成相篇》,撰十二章進獻鄭王,語懇切,不合鄭王意,改任戶部郎中。英宗即位,任戶部右侍郎,巡撫浙江,有惠政,後掌管戶部事,因老歸,不久死。
陳祚,字永錫,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人,進士,擢河南參議,以言建都北京非便,謫均州太和山佃戶,仁宗立,詔選用,宣德初遷監察禦史,巡按福建,以勸宣宗勤學,下獄五年,父瘐死獄中,英宗立,覆官,累官福建按察僉事,著有《小學辨惑》。
劉玨,字廷美,號完庵,南直隸蘇州府長洲人。宣德中,蘇州知府況鐘舉為吏,不就,得補生員,中舉人,授刑部主事,遷山西按察司僉事,年五十棄官歸。
劉本,字原之,四川省富順縣西部鼓井方人,中進士,授貴州按察使,後晉升為京師都察院右僉都禦史,因疾死於任上。在貴州任中,嫉惡如仇,治獄嚴謹,多有惠政,歿後,被封為“黑煞福神”,貴州明代至民國時期猶祀“黑煞福神”。
鄧棨,字孟擴,江西南城縣人,登進士,授監察禦史,奉敕巡按蘇州、松州府等,任期滿後將離去,當地百姓赴闕乞留,後批準,之後因丁憂離職。楊士奇舉薦鄧棨擔任陜西按察使。明英宗北伐,跟從出征,大軍抵達居庸關,其上疏請求英宗返回北京。在宣府、大同時,再次上章,均不被批準,土木之變時,同行人要求他自行脫難,鄧棨則稱:“鑾輿失所,我尚何歸!主辱臣死,分也。”於是戰死。贈右都禦史,後謚襄敏。
丁鉉,字用濟,今江西省豐城人,中進士,正三品。歷任工、刑、吏三部員外郎,晉升刑部郎中,負責四川茶課,奏請削減茶葉,來等待豐年,後來賑饑江淮地區及山東、河南,百姓都很依賴他,平時看起來恭敬謹慎好像沒有能力,遇事卻都治理得很好。隨明英宗北征,在土木之變中陣亡,追贈刑部尚書,他的兒子丁琥被授官大理評事,後來贈謚號襄湣。
張益,字士謙,號蠢庵,進士,授中書舍人,改大理評事,與修《宣宗實錄》,遷修撰,博學強記,詩文操筆立就,為三楊所重,進侍讀學士,入直文淵閣,死於土木堡之難,謚文僖。文章雅健,工楷書。與夏景同郡,同登第,亦工寫竹,著畫法。
施盤,字宗銘,直隸吳縣人。傳聞本科原取張和,因張有眼疾而改取施盤,授翰林院修撰,時年僅23歲。考取狀元後,仍每日立下程限,在翰林院充分利用藏書,刻苦讀書,大有補益。恭勤職守,求師問學,其詩直逼古人,楊溥深為器重,施盤病重時翰林同僚,為他四處求醫,每日都有人前往探視,去世後眾翰林皆哭吊痛惜。
林碩,字茂弘,閩縣人,進士,授禦史,出按山東、浙江等省,為治嚴肅。朝中凡有疑獄,必請林碩會訊,皇帝對他多有嘉獎,並把他的名字寫在禦屏風上,恩寵有加。宣德時,他在浙江巡察,發現淮河督運侍郎藺芳縱恣無度,上疏彈劾,朝廷明察,即升林碩為按察使。時有守禦在海寧的湯千戶勾結中官裴可烈縱卒販海,魚肉百姓,囂張無比,沒有人敢對他說個“不”字。但林碩執法不二,要對他們繩之以法。可烈大驚,便惡人先告狀,誣奏林碩撕毀詔書,犯有欺君之罪。因此林碩被逮下獄。林碩申辯說:“我過去為禦史,七品官銜,現在為按察使,官銜三品,沐受皇恩,日夜思報,如何敢毀壞詔書?”皇帝親自問他:“你是不是有什麽仇人?”林碩說:“臣在浙江多執法不假,壞人覺得臣對他們多有不便,現在要把臣趕走就是了。”皇帝大悟說:“朕固未之信。”遂令釋放,官覆原職,並切責裴可烈的誣告之罪,自此可烈倒被罷了官職。林碩覆官之後,益發感奮,飭風紀,討賊寇,平冤獄七百餘家,境內大治,百姓稱惠。林碩誤引赦例出人,受僉事耿定彈劾,被執訊究,輸贖還職。在浙江9年任滿,他的部下紛紛上章乞留,但林碩以“繼母老”為由,請終養歸。朝廷封他為廣東省左布政使,未及赴任,在家鄉長安村病逝,葬村後山。
陳叔剛,名棖,字叔剛,號綱齋,以字行,閩縣大義村人,少從著名學者林志學古文,學業大進。參與修《太宗實錄》和《仁宗實錄》,升翰林修撰,後修《宣宗實錄》,任朝廷經筵講官,升侍讀。宣德初拜監察禦史,預修成祖仁宗實錄,以勞遷翰林修撰,未幾,守節歸。正統初服闕,覆起充經筵講官,尋擢侍讀。叔剛性溫厚,居母喪,哀毀廬墓。以文行重一時。突聞父病,請假回鄉,中途受風邪,得狂癥,因父死受刺激,狂病覆發,卒,其詩作典麗,為世人所稱。
鐘覆,字弘彰,號雲川,江西永豐縣人。15歲便領鄉薦,鄉試中舉,探花及第,授翰林院編修,升修撰兼經筵講官。鐘覆學識淵博,文思浩瀚,夙有忠義報國之心。當時大宦官王振擅權,朝中大臣大多敢怒不敢言。
適逢驚雷震動奉天殿鴟吻,皇上以為不吉祥,下詔求朝臣直言議政,鐘覆一向與同館翰林劉球友善。劉球與鐘覆商量好一起,建議皇上“政由己出,權不下移”,“公武舉之法以求良將,定召募之法以來武勇。廣屯田、公鹽法,以厚儲蓄,庶武備無缺而外患有防”。鐘覆回家後,將之事告訴了妻子,妻子堅決不同意。等劉球再次來到鐘覆家,準備邀鐘覆一起上朝奏疏時,鐘覆已不知去向,而鐘覆之妻卻在屏風之後大聲罵道:“要你盡管自己去,為什麽要連累他人!”劉球只得悻悻而歸,一路嘆道:“此種朝中大事,鐘覆他竟然與婦人商量?”遂獨自一人遞上奏章。朝中奸人見其奏章之中有“攬權”之語,便對王振說:“這是指您呵。”王振大怒,借機將劉球逮捕下獄,並授意錦衣衛指揮馬順將劉球殺死獄中。這一天深夜,馬順攜一小校官持刀來到劉球的牢房,劉球剛剛躺下準備休息,見有持刀人進來,驚起,大呼太祖、太宗,可是已經晚矣。
劉球死後,鐘覆的身心受到很大的刺激,想到每日與劉球共事,可關鍵之時,卻不能與劉球共死,鐘覆的心中就十分慚愧,不久也患病死去。鐘覆之妻十分後悔,每次哭夫,必言:“早知如此,何不令與劉公共死也。”當時鐘覆之子鐘同才7歲,從母親處得知父親之事,哭著發誓:“王振這賊,父親沒有完成的事,我當替他完成。”鐘同於景泰年間,也以建言立儲,遭到奸臣陷害,死在獄中,也算是替父親完志,與當年劉球共入其鄉“忠節祠”。
章潤,字時雨,號沛霖、白溪。生於今屏南縣長橋村。中舉人,翌年舉進士。初任刑部主事,後升遷刑部郎中。處事剛果,忠臣多與他為伍,不輕慢貧賤,不阿諛權貴,對訴訟案件均能秉公斷案,時人稱他為“章鐵板”,後人譽他“斷獄數千,無有稱冤者”。為官二十多載,廉潔勤政,兩袖清風,其居屋小而破舊,不蔽風雨,同朝監察禦史王寶重其清節,特造屋供其居住。曾有一監司到地方行使職權,執法偏頗,地方惶惶不安,章潤獲悉,多方予以引諭開導,該監司心悅神服,地方始得平靜。
王升,字日初,號魯庵,明龍溪縣上苑人。祖父王義甫,任龍溪縣尹,父王舉逸,性至孝,郡縣孝廉不就,慷慨好義,急人之急,曾令仆人駕船救溺,全活數十人。幼承家訓,立志力學,鄉試中舉進士,選翰林院庶吉士,奉敕到江西搜求遺書。覆命後,先後任江西安福、湖廣羅田二縣知縣,都有善政,調陜西平涼府推官,歷升大理寺左評事,大理寺左寺正,覆審刑部、都察院、五軍斷事官署所移獄訟案牘,務得其實,多所平反。當時有錦衣衛張千戶系獄,定為死讞,升省其冤,遂予平反。
宣宗以知府多循資格不稱職,其時有重要九郡缺守,命大臣舉京官廉能者充任,遂擢郎中況鍾等9人為知府,這年冬,覆用薜廣等29人任知府。王升受宰相楊士奇薦舉,出任江西撫州知府,為政重在利民,設學校,興禮教,遇到荒年,率先捐俸賑濟,全活數千人,任職9年,秩滿當遷,州民相率到京師,呈請留任,朝廷遂賜王升帛,進階正三品,並準續任。經過兩年,因病辭歸。
施禮,明順天府東安人,字仲節,夏榜進士,官河南布政司參議,以與同僚不合被免,召還,官至南京刑部尚書,卒官。
金問,字公素,別號恥庵,吳縣人,少受《易》於俞貞木,家貧無書,從人借讀,疾讀暗記。永樂初,被薦為司經局正字。時宮僚多得罪,問與黃準、楊溥同坐系,三人省躬念咎之暇,各持一經講論,曰此處憂患之道也。其兄嘗病,熱劇,醫雲必得螺可治,方盛寒,問解衣覓進之,病良已。所為詩必根於理及達於情,有《恥庵集》等。最善書,得晉魏人法,於星歷之學尤精,然未嘗語人。
丁璿,字仲衡,上元人,明朝政治人物、進士。中式甲申科三甲第一百八十一名進士,由禦史督大同府軍儲備。正統年間,麓川叛亂,其受命平定雲南,後召為左副都禦史,有所政聞。
王巹,字克修,眉縣城南人,洪武末貢生,永樂時中舉,永樂末入太學,任蘇州同知,用嚴法,蘇人畏,繼任應天府治中,升山西右參政,轉山東右布政使。上調工部右侍郎,繼為工部尚書,任內時值北京城垣外砌以磚石,內惟土築,遇淫雨轍頹。巹與成國公朱勇、修武伯沈榮等偕議,督理修築,使京城稱固。皇帝下詔曰:“冬主興造繕修之務,掌五材範之法,列於六職之一,百工政令之所出,誠重任也。……巹篤實寬厚、廉勤謹恪……特進階資政大夫,尚書如故,榮典上及二世。……以訓匠建事,周於計劃,程藝較功,費省於國力。”後因大太監王振專權,被罷官歸眉,十五年後卒,葬在縣城南。
賴巽,一名清溪,字宗啟,號遜志,江西廣昌驛前池源村人,明代詩人,官至雲南按察使。持身廉正,察理弊端,秉公執法,頗受朝廷器重,百姓譽之為“鐵面禦史”,後奉旨考察蘇州、松江兩府吏治,嚴懲以馬良為首的貪官豪紳300餘人,兩府大震。仁宗選監察禦史16人,分赴各州府考察吏治,巽巡撫湖廣,對耽酒瀆職的參政田剛、知府趙壘等三百多人逐一黜罷,吏風一新。由福建道監察禦史升雲南按察司副使、按察使,奉旨去吏部候選,未及行,卒於住所,卒時民無老幼聚哭於道。後人為懷其功德,立賴巽家廟以祭之,文學上也有造詣,尤善詩,長於寫景抒情,立意深遠,詩風清麗雋秀,著有《清溪集》8卷,《滇中奏議》6卷,今未見,有詩入《江西詩征》。
計澄,明饒州府浮梁人,字本清,進士。知永康,調商河,擢禦史,以直言忤時,謫廬州推官,景泰間官至廣西按察使。
洪玙,明浙江淳安人,字宗器。永樂進士,正統初任吏部右侍郎,以進退人才為己任,人不敢幹以私。
徐曦,字孟曦,常州府江陰人,永樂中由縣功曹授繕工司都事,歷工部郎中,試兵部右侍郎,奉命簡閱陜西臨洮諸衛軍士,尋以虜酋朶兒只伯寇西陲,佐寧陽侯陳懋鎮甘州。正統初召還,實授右侍郎,覆往鎮涼州、莊浪諸要害地,遷南京戶部左侍郎。會征麓川,曦徃督餉,凱還,以功升兵部尚書。永樂初年,以小吏入仕,授都事,參與營造北京。升工部營繕司主事。宣德年間,升工部郎中,歷兵部武庫司郎中。明英宗即位,升兵部右侍郎,參讚甘肅軍務。授侍郎,駐守莊浪、涼州。歷南京戶部左侍郎。從征麓川,有功晉兵部尚書,以病致仕,是年卒,明英宗輟朝一日。
郭純,初名文通,賜今名,遂以文通為字,號樸庵,浙江永嘉人。以精繪事,擢營繕所丞。山水學盛懋,布置茂密。有言夏珪、馬遠者,輒斥之曰:“是殘山剩水,宋僻安之物也,何取焉”純充內廷供奉,宣宗嘗面促之畫,不即執筆,以死怵之,對曰:“苦書樂畫。寧死不能草草。”宣宗為霽威,卒年七十五。
黃澤,閩縣人,進士,擢河南左參政。南陽多流民,拊循使覆業。擢浙江布政使。覆上言平陽、麗水等七縣銀冶宜罷,並請盡罷諸坑冶,語甚切,帝嘆息曰:“民困若此,朕何由知?遣官驗視,酌議以聞。”澤在官有政績,然多暴怒,鹽運使丁鎡不避道,撻之,為所奏。巡按禦史馬謹亦劾澤九載秩滿,自出行縣,斂白金三千兩償官物,且越境過家,遂逮下獄,黜為民。初,澤奏金華、臺州戶口較洪武時耗減,而歲造弓箭如舊,乞減免。下部議得允,而澤已罷官逾月矣。
郭琎,字時用,初名進,京師保定府新安縣人,出身太學生,為福建布政司左參議、山東布政司左參政,永樂年間升戶部主事,此後晉升為吏部左侍郎。明仁宗即位後,兼詹事府少詹事。明宣宗時期,繼續掌管詹事府,後因吏部尚書蹇義年老,宣宗欲以郭琎代替,遭到明朝首輔楊士奇的阻勸而止,因蹇義去世而繼任。郭琎頗有識才之能,比如舉薦李賢為吏部主事。禦史曹恭以災異請罷大臣不稱職者,當時郭琎與尚書吳中、侍郎李庸等均被劾,郭琎自陳獲宥,後因郭琎子郭亮受賄,被察覺,禦史孫毓等劾,明英宗命其致仕。
徐永達,明河南歸德人,字志道,由太學生授侯官教諭。宣德初遷鴻臚寺卿,累擢湖廣、山西按察使,奉使赴交趾諭黎利,戰禍得免。居官清正,家人紡織以供衣食,卒年六十四。
吳中,字思正,明代永樂、洪熙、宣德、正統四朝工部尚書,曾任刑部尚書和兵部尚書。
錢習禮,名幹,以字行,吉水人,進士。正統中,官至禮部右侍郎,謚文肅,善行草。見《書史會要、列卿記》宣德至正統年間,翰林院大學士、禮部右侍郎錢習禮10次充任鄉試、會試主考官或讀卷官,被稱為極奇之盛事,他主考的會試中,慧眼識得商輅為狀元。
魏源,字文淵,建昌人,進士。因年齡太小,皇帝下旨讓他進士榮歸,讀書候用,後任福建、廣西、貴州監察禦史。出為浙江按察副使,後改任刑部右侍郎,與侍郎許廓、布政使李昌祺發倉廩,免除捕賦雜役,流民漸歸,明英宗即位,進刑部尚書。
羅汝敬,名簡,以字行,江西省吉水縣盤谷鎮人,明初朝廷重臣羅覆仁之孫,中進士,官歷任庶吉士、翰林侍講、監察禦史、工部右侍郎等職。庶吉士,就學文淵閣,誦書不稱旨,即日遣戍江南。數日覆之。自此刻厲為學,累遷侍講。仁宗時,上言時政十五事,忤旨下獄。既與李時勉同改禦史,直聲震一時。宣宗初,上書大學士楊士奇曰:“太祖高皇帝奄有四海,太宗文皇帝再造寰區。然猶翼翼兢兢,無敢豫怠。先皇帝嗣統未及期月,奄棄群臣。揆厥所由,皆憸壬小夫,獻金石之方以致疾也。去冬,簡以愚戇應詔上書,言涉不敬,罪當萬死。先皇帝憐其孤直,寬雷霆之誅,俾居方路,撫躬循省,無可稱塞。伏見今年六月,車駕幸天壽山,躬謁二陵,京師之人瞻望咨嗟,以為聖天子大孝。既而道路喧傳,禮畢即較獵講武,扈從惟也先士幹與其徒數百人。風馳電掣,馳逐先後。某聞此言,心悸膽落。夫蒐苗獼狩,固有國之常經。然以謁陵出,而與降將較獵於山谷間,垂堂之戒,銜橛之虞,不可不深慮也。執事四朝舊臣,二聖元輔,於此不言,則孰得而言之者?惟特加采納,以弘靖獻之思,光弼直之義。”尋擢工部右侍郎,兩使安南。時黎利言其主陳皓已死,而張筵設女樂。汝敬叱之,利懼謝。還督兩浙漕運,理陜西屯田,多所建置。坐受饋,充為事官。英宗立,遇赦,汝敬誤引詔覆職,覆逮系。以在陜措置勞,宥死戍邊。尋覆職,蒞故任。塞上有警,汝敬往督餉。遇敵紅城子,中流矢,墜馬得免。以疾告歸,卒。
章敞,字尚文,號闇然,明代上虞人,父母雙亡,由其祖撫養。進士及第,進庶常館練習辦事,旋擢刑部主事,屢辯冤獄,人服其明。嘗山西盜發,逮數百人。敞察言觀色,查獲真兇,致餘眾免受冤獄。因其辦案有方,升任吏部郎中。為禮部侍郎,奉詔出使安南,設治所於宋平縣。為禮部右侍郎,覆赴安南,以改善、加強明王朝和安南之聯系,敞二次出使安南,不為聲色所動,拒收安南王饋贈金珠等厚禮,廉潔奉公,維護國家尊嚴,出色完成使命。安南王以其金築“還金亭”於通衢,彰顯之。官終左侍郎,二年卒,賜謚湣,曾編修《永樂大典》,著有《質庵文華》。
李儀,涿人。永樂年間擔任戶部主事,明英宗時,因被彈劾處死。李儀,涿人。永樂間以薦舉授戶部主事。宣宗既平高煦,義請去趙王護衛。尚書張本亦言:“往歲孟賢謀逆,趙王未必不知。高煦亦謂與趙合謀。儀言是。”帝不聽。既而言者益眾。帝封其詞,遣使諭王如儀指。王即獻護衛,趙卒無事。儀尋出知九江府,有惠政。
英宗即位之歲,始設諸邊巡撫。僉都禦史丁璿方督大同、宣府軍儲,而儀以右僉都禦史巡撫其地,盛有所建置。明年請以大同東西二路分責於總兵官羅文、方政。從之。時朝議遣方政、楊洪出塞,與甘肅將蔣貴、史昭合擊朵兒只伯。儀言:“四裔為患,自古有之,在備禦有方耳。和寧殘部,窮無所歸,乍臣乍叛,小為邊寇。邊將謹待之,將自遁,何必窮兵。萬一乘虛襲我,少有失,適足為笑,乞敕政等無窮追。”不納。
督糧參政劉璉不職,儀劾之。璉乃誣儀淫亂事。適參將石亨欲奏鎮守中官郭敬罪,先咨儀。儀誤緘咨牒於核餉主事文卷中,戶部以聞,致亨、敬相奏訐。詔儀、璉自陳,而切責敬等。璉止停俸二歲。儀雖引罪,自負其直,詞頗激,遂被劾下吏瘐死。正統二年二月也。儀居官廉謹,邊人素德之。聞其死,建昭德祠以祀。
陳鼎,字重器,新興縣人,中進士,授監察禦史。在任執法無私,彈劾不避權勢。士出巡雲南、江西、四川,鋤剔貪暴,撫慰貧弱,平反冤獄,所至畏服。宣德年間,授任江西建昌知府,察民隱,革宿弊。時護衛官校橫暴如虎,悉捕正法,並把公署內的金璧珍玩,悉封進於朝,其叔父喜嘆日:“吾家本儒業,汝能淡泊,可無愧矣。”後升任右副都禦史,捕蝗於河間諸郡。陳鼎官至刑部右侍郎。卒年48歲。
夏時,字以正,明錢塘人,進士,授戶科給事中。朝廷動議修改鈔法,時上疏認為變革鈔法必然擾亂市場,無益國家財政收入,主張保持原有幣制不變。朝廷未采納,推行幣制變革,結果鈔法大亂,只得中途停止。宣德初,宣宗想起夏時所言頗有遠見,因而十分賞識,就令夏時隨侍皇太子祭祀孝陵,署尚寶司丞兼理吏、禮、兵、刑四科給事中,核後湖黃冊,升江西按察司僉事。正統初上疏請清理冤獄,逮治贓官,遷參議。起擢廣西左布政使,前後上十餘疏,時人壯其敢言,致仕卒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